据《齐鲁晚报》报道,在“第二届中国儿童戏剧节·济南第四届亲子剧节”中,由七彩皮影剧团带来的皮影戏《西游记—狮驼岭》中的配音全为济南话,精彩幽默的演出让小朋友发出阵阵笑声和欢呼声。
济南话作为山东地区的
方言之一,不仅是一种不同于普通话的地方口音,它更蕴含着济南的文化与济南人的生活态度。与普通话不同,
方言并没有经过硬性规定,而是在历史长河中自然形成的。所以它必然与其所在地区的人文特色紧密相连,这一点是方便交流、可广泛流通的普通话所不具备的。作为一种覆盖面极广的全国性语言,普通话是各地
方言互相妥协、中和而成的结果。所谓互相妥协,其本质就是一个相互减分的过程。这使普通话为了让大多数人都能轻松顺畅地理解其含义而扔掉了各地区的许多特色文化,降格为一种只被用来交流的工具。
因此,笔者认为,每个济南人不仅需要学习标准的普通话,还需掌握本地区的特色语言。这也是一个了解与感受济南文化的机会。当我们的语言完全变成一种单薄的交流工具,不再蕴含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因此单调许多。这本身就是一个将人类机械化的过程,是种悲哀。
然而,笔者认为将济南话带入课堂也是不妥的。因为这会影响老师对于普通话的正常教学,加重学生负担,而且学校逐字逐句的语言教学方式会让济南话与济南文化不再是一个整体,使我们失去学习它的意义。窃以为,对于
方言的学习应是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与使用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的,像这次的戏剧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现如今,许多济南的中小学生已经无法熟练掌握自己的语言了。如果有一天,我们在济南的街头听到的全都是“您好”、“打扰一下”,而没有“干么来”、“杠赛来”,那我们这座城市也将失去其特色。为了阻止这一天的到来,为了使我们的后代可以感受到鲜活的济南文化,请让这种潜移默化中的
方言教育来得更多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