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方言网,致力于宣传云南多元方言文化,打造云南最大方言门户网站!
  •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方言快报

溧阳“桂花第一村”有13种方言 相互闹笑话

时间:2012/11/6 9:05:43   作者:记者 李金堂   来源:常州日报   阅读:2108   评论:0
内容摘要:  记者日前在溧阳上兴镇祠堂村发现,到了这里,似乎到了国外,很多人的话听不懂。  刚刚卸任的村支书林富春沿着“十里桂花长廊”,边走边向记者滔滔不绝介绍桂花“种植经”。突然,一个小伙子远远地在小山岗上高声喊:“极一叨咧!极一叨咧……”林富春笑着说:“是我儿子,说的是温州话,意思是吃...

  记者日前在溧阳上兴镇祠堂村发现,到了这里,似乎到了国外,很多人的话听不懂。

  刚刚卸任的村支书林富春沿着“十里桂花长廊”,边走边向记者滔滔不绝引见桂花“种植经”。突然,一个小伙子远远地在小山岗上高声喊:“极一叨咧!极一叨咧……”林富春笑着说:“是我儿子,说的是温州话,意思是吃中饭。”

  “我祖上是从温州迁移过去的,族人世讲话不时延用温州话。祠堂村是全省区域面积最大的建制镇,有22个自然村,49个居民点,讲的话五花八门,至少有13种方言,还不包括近年外地嫁过去的年轻媳妇说的语种。”

  记者问:“一个村,怎样有这么多方言呢?”

  林富春说:“这大都是历史缘由。听老辈人讲,村里许多家族大约在明清时期逃荒或规避战乱而来,为了防止与本地人争地,就选择荒无人烟的山区结庐定居,从一户至几户,渐渐繁衍成一个自然村……”

  他掰着手指通知记者,祖上迁移到这里定居的有来自浙江、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甘肃、湖北、云南、贵州,还有本省的苏北和高淳、溧水等地。为了便于交流沟通,许多年长的人也能僵硬地讲些溧阳方言,当然,年轻后生则不一样,本族、本中央言与普通话都能交叉着讲。

  行政村两次兼并后,祠堂村地域面积已达10.26平方公里,共有住户1000户,人口3000多。做了多年村干部的林富春同时说:在这里,人文背景不同,加上还有些宗族观念,任务难度不小。在民主推选村干部时,各宗族要争本族人中选,有一次协调选举座谈会竟开了三天三夜。在村委办公楼选址时,各自然村都强调要建在自己村的理由,最终只好由抓阄来决议。

  言语的冗杂,添加了交流的难度。村委会决策一件大预先,还要区分到各自然村召开座谈会;土地流转遇到钉子户时,村干部要上门做思想任务;宗族间常出现矛盾,村干部要现场调停。为了便于沟通和添加亲和力,学会讲每种方言似乎已成为历任村干部不成文的规矩。林富春举了自己家的一个小例子:他与儿子说温州话,爱人是高淳人说高淳话,儿媳妇本地人说溧阳话,大嫂苏北人说苏北话,相互间互学还闹出不少笑话。

  林富春还笑着通知记者,自己还算个用功的人,学到如今,还只能讲10种方言,其他村干部大都只能讲3至4种,真实拗不过口,就只能夹杂些普通话。

  让记者慨叹的是,这个现在矛盾多发的贫穷村,如今,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已成为“江南桂花第一村”,去年,全村人均支出高于周边地域千元以上。许多村民感由心生:言语的沟通,融洽了人与人的关系,促进了村与村、组与组的致富竞赛。村民孔德富也证明了这一点,他说,如今,大家已在相互学习方言中,愉快地交流致富阅历。


标签:桂花 第一 方言 互相 闹笑话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站资源仅供学习参考,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搜索及网友提供,所有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云南方言网[Www.YunNan517.Com]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您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站所有信息资源仅供学习参考,如果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网址!谢谢您的支持!

来源:云南方言网 Www.YunNan517.Com

方言资讯

云南方言网 官方公众微信号:YunNan517 新浪微博: 请您资助我们

Copyright © 2009-2023 云南方言网 Www.YunNan51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2000143号